随着假期结束,学生们纷纷回到学校,可在开学的前几天 心里总是莫名的烦躁,恐惧、甚至不想去学校。其实这是“开学恐惧症”的突出表现,开学的前后几周,是大学生患“开学恐惧症”的高发期。
为什么我们会有开学恐惧症?
表面上,大学生都已经二十多岁了,可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情况下,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孩子,心理年龄远远没有成熟。一个假期的生活,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依赖感,在彼此分离的前几周,心里总有些不适应、脆弱。
过了一个轻松的假期,突然就要离开 家常住宿舍了,不仅舍不得家的温馨,而且一想到每天除了上课还有那么多课外活动要忙,一种莫名的抑郁就会油然而生,觉得什么心情都没有。
走进大学的大学生,摆脱了高中时的束缚,不再有老师日夜不停的监督、父母的唠叨,因而生活变得没有规律,经常晚睡早起、饮食不规律等等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放假了这种习性暂时被打破,但一想到开学,这种备受煎熬的作息规律则悄然而至,很难承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进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成为大学生心头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放假了可以暂时缓解一下紧绷着的神经,可以一开学就业压力便又涌上心头。
怎么应对开学恐惧症?
摆正心态,正确定位
不少学生会发现,大学里群英荟萃,同龄的“精英”们或许会使自己原先的荣耀感在不自觉的比较中荡然无存。此时,如何摆正心态、冷静清醒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就是自己的工作,既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 自怨自艾,既要肯定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 正视自己的不足,充满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和生活。就像你的父母工作一样,他们也不想每天都去上班,但是他们要供你上学,就不得不去上班。你去上学就是学习技能、生活本领,为将来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而奋斗,你看过《奋斗》这部电视剧就更能理解了。
具备自立能力
上大学意味着告别父母的照顾,开始全新独立生活,衣食住行、饮食起居都要自 己去计划安排、统筹兼顾。只有做好自立的心理准备,才能坦然地面对大学生活中一系列琐碎的事务,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条不紊地学习、生活。
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学会把握方向
现实生活中的大学已不再是与社会隔绝的“象牙塔”了,对物欲的向往,对金钱的崇拜,这些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难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大学新生更应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需要不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
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学会关爱、理解他人。对他人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苛求他人,学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另外,尽量早起早睡,不要无故熬夜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不要长时间的看电视或无目的的看报纸;要随身携带空白卡片,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设定自己每天的生活目标,定期回顾等。
不论你想与不想,开学就在那里,不离不弃。所以与其为此纠结,不如正视事实。希望大家新学期的生活都能学习顺利、生活舒心、爱情圆满、事业有成!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