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共商国是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全体干部师生议政“两会”教育话题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在这美好的时节里,代表中国最高议事形式的“两会”在京隆重召开。连日来,我校师生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关注“两会”动态,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结合教育、就业等与自身紧密相关热点问题开展研讨交流,畅谈感想体会。
2016年的全国两会,既承载着“十三五”开局的使命,又担负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倒计时”阶段谋篇布局的压力。在新的发展理念统领下,教育精准扶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全面放开二孩和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这些词汇都已成为今年两会的教育热词,抑或成为读懂“十三五”中国教育改革的“密码”。我校党委付书记认为:根据现有的政策走向,未来几年,我国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或在于着力促进高中和大学教育多样化发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力求将高端教育需求留在国内。同时,市场机制将可能在创新和扩大教育服务多样化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消除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玻璃门”的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
在付书记的点睛建议之下,我校基础教育学院开展了以“如何将高职教育作为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为主题的研讨会,会上一致认为构建完善的高职教育多层次体系是关键,一要加大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多层次体系的理论研究,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厘清高等职业教育各层次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制定明确的认证标准和考核体系,形成区别于普通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多层级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二要根据循序渐进、分步试行的原则,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带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改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万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三要确定职业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的课程体系,需要职业教育走出去,摸清社会需求,找到职业教育的发力点;要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让职校生成为职场中的香饽饽。总之,以创新的体制体系建设,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精准扶贫由此受到格外关注。由于我校来自贫困山区的学子较多,所以同学们对此话题也格外的关注,认为这是事关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仿佛是补齐我国教育发展的又一短板。其中我校工管学院2014级的学生代表们一致认为我国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还有这样的问题:一是城乡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二是乡村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三是农村教育热点还有待化解,如人的城镇化的不彻底性所导致的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难、异地中考高考难、城镇大班额、低龄儿童寄宿、优秀教师留住难等许多需要急切破解的民生问题。因此,同学们寄语:“‘十三五’时期的教育事业发展,提高质量是主线,促进公平是重点,深化改革是动力,加强法治是保障。”“对扶贫教育而言,一要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适合农村教育实际的多样化发展道路;二要全面创新精准教育扶贫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效机制;三要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四要努力推进乡村学校核心能力建设;五要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对“两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师生们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两会”精神上来,增强责任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从上到下共同持续不断努力才能真正完成育人成材的百年大计。因此师生们将会坚决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党的领导下,上下一致,勠力同心,建设好学校,教育好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文/钱吉 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