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06-11 浏览次数:
2021年6月11日,贵州工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者工程第三期的学员们,来到了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的王若飞烈士故居纪念馆,他们在这里学习了解了王若飞同志的生平事迹,深深的感触到了那一份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力量。
下午3点,同学们到达王若飞烈士故居门前,怀着好奇与对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敬仰,跟着讲解员走进故居,每个人都庄严肃穆,一踏入庭院就感受到了空气中充满的正义,智慧,仁爱的气息,走过巷道、走过庭院,无一不认真领会、认真学习。讲解员的声音回荡在庭院的上空,让一幅幅画面重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有家庭的喜悦,有生活的热血,更有那一份爱国主义种子的开花结果。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是王若飞同志在赴1945年著名的重庆谈判之后,于1946年4月8日,携带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与秦邦宪、叶挺等13人准备乘飞机回延安,向中共中央请示汇报前,他向周恩来同志道别时说的话。然而,因天气原因,返航途中飞机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上撞山坠毁,同机13人全部遇难,王若飞当时年仅50岁。“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从此成为了王若飞同志最后的遗言,也成为了他一生的写照。
周恩来曾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这篇悼念文章中写道:“若飞!你最后一席话,是为中国人民及其代表所受到的统治者的压迫鸣不平的。我记住,我永远记住。
陈毅为了悼念王若飞,也曾箸《哭若飞》一诗:
廿年患难如交久,失事高空恨更长。
豪饮把杯惊满座,深谈携手忆河梁。
折冲樽俎鞭撒旦,迫贼关牢出睢阳。
有志愿傍青冢宿,英雄肝胆亦柔肠。
王若飞同志的这份宁屈不挠、为国尽忠的红色精神,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有同学甚至忍不住潸然泪下;而最重要的,是这一趟红色之旅,让同学们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这为他们在未来学习和奋斗人生的路途上,都给予了不可想象的力量支撑,这就是中国力量!
文/高艺榕、唐婷
图/记者团
编辑/王娜
审核/张群才